新官上任,贡献一段关于历史问题的文章.
4 posters
新官上任,贡献一段关于历史问题的文章.
这段内容选自参写的教材的一部分,文学和历史的关系.
三 文学与历史的想象
在现代知识体系中,文学与历史已经分家,有着各自的知识要求和叙述规则。但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直到今天依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这个知识和社会都在发生激烈变革的时代,考察文学在现代与历史之间的种种纠葛,无疑有利于我们思考文学在今天的意义。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中得到了比较集中的表述。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反映历史的发展趋势,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如果说历史是一种客观事实,那么作为一种虚构的形式——文学如何“真实”地反映这种事实?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就指出“诗比历史更富有哲理、更富有严肃性,因为诗意在描述普遍性的事件,而历史则意在记录个别事实。”(17)文学并不是对历史事实的简单记录,而是揭示普遍性的、规律的历史内容。后来的现实主义理论家也是从这个思路出发,阐述了文学“真实”的基本内涵。卢卡奇认为现实主义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所谓现实整体是一幅完整的现实画像“在那里现象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概念等的对立消除了”。(18)
现实主义的种种理论阐述可以归结到“典型”概念上面。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看来,文学是通过“典型化”的集中反映历史真实。 “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是历史的普遍性与独特性、规律性与偶然性的统一。现实主义理论家认为,典型化的方法可以使文学以想象和虚构的方式反映历史的真实。如果说个别性的内容是可以直观体验到东西,那么普遍性或规律性的内容无疑需要主观的概括。一旦涉及主观概括,那么究竟什么是历史的普遍性、规律性?怎么样的“现实”才算是符合历史“真实”的“现实”?无疑是充满争议的话题。
现实主义理论是伴随着左翼文化思潮传入中国的文学思想。30年代是左翼文学的活跃期,当年著名的左翼理论家瞿秋白,周扬、胡风、冯雪峰等人都曾经比较系统地论述过什么是现实主义的“真实”问题。冯雪峰的观点着重于现实主义与现实斗争的联系,认为 “要全面地反映现实”,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上才能做到。为什么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才能把握历史的“真实”,周扬说得很明确:先进阶级因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所以能够凭借其先进性反映时代的“全体的客观的真实”。(19)
当年左翼理论家的阐述可以让我们看到,左翼现实主义理论中的“历史真实”其实是有着特定的阶级内涵的“真实”。也就是说,作家所描绘的“现实”只有符合先进阶级的历史观才属于历史的“真实”。因此,这种“真实”与其说是对历史现实的反映,还不如说是表达了特定阶级对历史现状的理解和对历史未来的展望。用一个简明的概括:当年的左翼文学其实是努力用文学的方式创造历史而不是呈现历史。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主张就很明确的表明了这一点。郭沫若认为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历史剧创作却应该“失事求似”,因此,“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20)解放以后出现的一批充满着左翼历史精神的红色经典著作,如《暴风骤雨》、《创业史》、《红旗谱》包括《青春之歌》等等。这些著作用史诗般的笔墨描绘了中国现当代历史中的各个重要阶段,它们不仅总结回顾过去的历史,而且还力图展望或揭示历史发展的前景。
三 文学与历史的想象
在现代知识体系中,文学与历史已经分家,有着各自的知识要求和叙述规则。但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直到今天依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这个知识和社会都在发生激烈变革的时代,考察文学在现代与历史之间的种种纠葛,无疑有利于我们思考文学在今天的意义。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中得到了比较集中的表述。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反映历史的发展趋势,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如果说历史是一种客观事实,那么作为一种虚构的形式——文学如何“真实”地反映这种事实?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斯多德就指出“诗比历史更富有哲理、更富有严肃性,因为诗意在描述普遍性的事件,而历史则意在记录个别事实。”(17)文学并不是对历史事实的简单记录,而是揭示普遍性的、规律的历史内容。后来的现实主义理论家也是从这个思路出发,阐述了文学“真实”的基本内涵。卢卡奇认为现实主义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所谓现实整体是一幅完整的现实画像“在那里现象与本质、个别与规律直接性概念等的对立消除了”。(18)
现实主义的种种理论阐述可以归结到“典型”概念上面。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看来,文学是通过“典型化”的集中反映历史真实。 “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是历史的普遍性与独特性、规律性与偶然性的统一。现实主义理论家认为,典型化的方法可以使文学以想象和虚构的方式反映历史的真实。如果说个别性的内容是可以直观体验到东西,那么普遍性或规律性的内容无疑需要主观的概括。一旦涉及主观概括,那么究竟什么是历史的普遍性、规律性?怎么样的“现实”才算是符合历史“真实”的“现实”?无疑是充满争议的话题。
现实主义理论是伴随着左翼文化思潮传入中国的文学思想。30年代是左翼文学的活跃期,当年著名的左翼理论家瞿秋白,周扬、胡风、冯雪峰等人都曾经比较系统地论述过什么是现实主义的“真实”问题。冯雪峰的观点着重于现实主义与现实斗争的联系,认为 “要全面地反映现实”,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上才能做到。为什么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才能把握历史的“真实”,周扬说得很明确:先进阶级因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所以能够凭借其先进性反映时代的“全体的客观的真实”。(19)
当年左翼理论家的阐述可以让我们看到,左翼现实主义理论中的“历史真实”其实是有着特定的阶级内涵的“真实”。也就是说,作家所描绘的“现实”只有符合先进阶级的历史观才属于历史的“真实”。因此,这种“真实”与其说是对历史现实的反映,还不如说是表达了特定阶级对历史现状的理解和对历史未来的展望。用一个简明的概括:当年的左翼文学其实是努力用文学的方式创造历史而不是呈现历史。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主张就很明确的表明了这一点。郭沫若认为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历史剧创作却应该“失事求似”,因此,“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20)解放以后出现的一批充满着左翼历史精神的红色经典著作,如《暴风骤雨》、《创业史》、《红旗谱》包括《青春之歌》等等。这些著作用史诗般的笔墨描绘了中国现当代历史中的各个重要阶段,它们不仅总结回顾过去的历史,而且还力图展望或揭示历史发展的前景。
伪君子- 版主
- 帖子数 : 1665
注册日期 : 08-02-17
回复: 新官上任,贡献一段关于历史问题的文章.
其实,不只是左翼文学理论期望用文学创造历史。“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从晚清梁启超提倡“新小说”以来,用文学的方式传播新文化进而开创民族的新未来,是中国现代文学对文学的基本要求。从“新小说”、“平民的文学”、“改造国民性”、“为人生的艺术”到左翼的现实主义理论,都背负着构建民族新文化、新历史的宏大历史使命。鲁迅在回顾自己的小说创作历程时曾说道:“说道‘为什么’做起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21)
用文学的方式参与历史进而创造历史,这既有传统的“史”的意识的影响,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为,现代文学是以虚构或想象的名义参与历史,而不是以“实录”的名义。这一点深刻表明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在现代所呈现出来的复杂面向。如果历史有着自身的运动规律,那么为什么需要用文学“新民”或“改造民族灵魂”?如果文学可以通过虚构或想象创造一个崭新的文化和历史,那么历史究竟是“真实”发生的东西还是通过想象“构造”出来的内容?不管我们会做出怎么样的回答,至少可以肯定,历史的“真实”并不是如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是“必然”存在于什么地方,很多时候它是一种“叙述”出来的结果。
近几十年来,一些史学家开始发掘历史叙述的文学性质。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已经过去的事件都不可能再度呈现在面前,人们能够看到的是各种历史叙述。历史叙述表现为一种对于过去事情的组织、陈述和编撰。比如,研究一场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有无数文献记载和实物供研究。那些记载或实物被认为是有“意义”的内容,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历史叙述人对该战争的理解和解释。历史叙述人根据这些解释把那些认为有“意义”或有关系的记载或实物提取出来,构成一种前后有因果联系的事件系列。这个叙述过程无疑同文学叙述具有众多相类似的地方,诸如确定主题、剪裁、组织结构和运用修辞技巧等等。正如,美国当代学者海登•怀特指出:“它(历史)以对可能的研究对象进行假想性建构为基础,这就需要由想象过程来处理,这些想象过程与‘文学’的共同之处要远甚于与任何科学的共同之处。”(22)
这个观点并不是否认过去发生的事件并不存在,而是认为我们要想了解或者说接近过去的事件无法离开对这些事件的理解或解释,而表达这个理解或解释的过程始终存在着文学化的处理。历史叙述中的存在着“文学”成分也不能等同于否认了历史叙述的严肃性。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组织形式,虽然以虚构和比喻性修辞为主要的话语手段,但同样是表达人们对生活包括历史的理解或解释的一种重要方式。既然具有实证基础的历史叙述都无法离开对过去事件的理解或解释,那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文学对生活和历史的想象活动是没有任何历史价值的“撒谎”。很多时候,由于可以突破文献记载和实物证据的限制,文学想象往往能够更好地表达出特定时代的人们对历史的理解或认识。恩格斯就曾经称赞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认为从他的作品中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23)
用文学的方式参与历史进而创造历史,这既有传统的“史”的意识的影响,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为,现代文学是以虚构或想象的名义参与历史,而不是以“实录”的名义。这一点深刻表明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在现代所呈现出来的复杂面向。如果历史有着自身的运动规律,那么为什么需要用文学“新民”或“改造民族灵魂”?如果文学可以通过虚构或想象创造一个崭新的文化和历史,那么历史究竟是“真实”发生的东西还是通过想象“构造”出来的内容?不管我们会做出怎么样的回答,至少可以肯定,历史的“真实”并不是如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是“必然”存在于什么地方,很多时候它是一种“叙述”出来的结果。
近几十年来,一些史学家开始发掘历史叙述的文学性质。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已经过去的事件都不可能再度呈现在面前,人们能够看到的是各种历史叙述。历史叙述表现为一种对于过去事情的组织、陈述和编撰。比如,研究一场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有无数文献记载和实物供研究。那些记载或实物被认为是有“意义”的内容,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历史叙述人对该战争的理解和解释。历史叙述人根据这些解释把那些认为有“意义”或有关系的记载或实物提取出来,构成一种前后有因果联系的事件系列。这个叙述过程无疑同文学叙述具有众多相类似的地方,诸如确定主题、剪裁、组织结构和运用修辞技巧等等。正如,美国当代学者海登•怀特指出:“它(历史)以对可能的研究对象进行假想性建构为基础,这就需要由想象过程来处理,这些想象过程与‘文学’的共同之处要远甚于与任何科学的共同之处。”(22)
这个观点并不是否认过去发生的事件并不存在,而是认为我们要想了解或者说接近过去的事件无法离开对这些事件的理解或解释,而表达这个理解或解释的过程始终存在着文学化的处理。历史叙述中的存在着“文学”成分也不能等同于否认了历史叙述的严肃性。 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组织形式,虽然以虚构和比喻性修辞为主要的话语手段,但同样是表达人们对生活包括历史的理解或解释的一种重要方式。既然具有实证基础的历史叙述都无法离开对过去事件的理解或解释,那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文学对生活和历史的想象活动是没有任何历史价值的“撒谎”。很多时候,由于可以突破文献记载和实物证据的限制,文学想象往往能够更好地表达出特定时代的人们对历史的理解或认识。恩格斯就曾经称赞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认为从他的作品中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23)
由伪君子于2008-03-16, 00:54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总共编辑了1次
伪君子- 版主
- 帖子数 : 1665
注册日期 : 08-02-17
回复: 新官上任,贡献一段关于历史问题的文章.
在一些特殊的历史阶段,文学虚构和想象往往是“构建”历史大叙述的重要力量。我们上文提到的中国现代文学和就是其中一个的典型。启蒙、救亡与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主题,人们通过文学的想象和虚构极大地推动了近现代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除了参与“构建”特定时代的历史大叙述,文学想象活动还经常表达被特定时代的历史大叙述忽略、遮蔽的生活经验,使历史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面貌。四十年代以张爱玲、苏青为代表的一批沦陷区作家,致力于描绘发生在市井空间中的日常生活形态。这种生活处于启蒙、革命等历史大进程之外,有着自身独立的逻辑。在张爱玲的笔下,无论历史发生什么样的大变革,世俗男女首要关注的问题还是婚丧嫁娶、吃穿用度。历史的变革在这些男女身上至多表现为人间的聚散飘零,并不关涉到历史的目的或追求。此外,文学的想象有时还致力于颠覆特定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历史叙述。诸如当代文学中的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刘恒《苍河白日梦》等作品,都或多或少地拆解了主流历史叙述所讲述的历史必然性——发现历史也许只是众多偶然的、散漫无章的零碎事件组合。
参与“构建”历史的大叙述,表现历史大进程之外的日常生活经验包括致力于颠覆某种占主导地位的历史叙述,文学在现代与历史之间的种种纠葛都充分表明:虚构或想象性的文学活动不仅能够有力地推动历史进程,而且还能够丰富我们的历史想象或叙述的可能性。
参与“构建”历史的大叙述,表现历史大进程之外的日常生活经验包括致力于颠覆某种占主导地位的历史叙述,文学在现代与历史之间的种种纠葛都充分表明:虚构或想象性的文学活动不仅能够有力地推动历史进程,而且还能够丰富我们的历史想象或叙述的可能性。
伪君子- 版主
- 帖子数 : 1665
注册日期 : 08-02-17
回复: 新官上任,贡献一段关于历史问题的文章.
伪君子 写道:尚未正式刊行,希望不要转载到其他地方.
更像是贡献了“关于文学问题的文章”。
适合格瓦日和彭老师讨论。
硬说- 管理员
- 帖子数 : 1011
注册日期 : 08-02-12
回复: 新官上任,贡献一段关于历史问题的文章.
是关于文学问题,学科分化目前已经是一种意识形态,科学的研究通常讲究交叉,属于文学历史学,或历史文学学.涉及了如何叙述历史,解释历史的问题.
伪君子- 版主
- 帖子数 : 1665
注册日期 : 08-02-17
回复: 新官上任,贡献一段关于历史问题的文章.
詹明信认为,文学文本是对既有意识形态的重写,而文学批评则是对文学文本的重写;文学是对作者意识到的历史问题的回答,而批评则是回到作者的问题,再出发,寻找被作者的文本回答遮蔽的其他答案。
正如加大摩尔所说,“理解一个文本,即是理解这一文本作为答案所对应的问题。”
正如加大摩尔所说,“理解一个文本,即是理解这一文本作为答案所对应的问题。”
犬儒派- 管理员
- 帖子数 : 832
注册日期 : 08-02-13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